本科教育与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与培养  >  正文

包装工程专业简介


  一、 专业简介

  本专业1985年在全国率先设立,1986年招收本科生,同年挂靠于机械制造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获我国第一个包装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管理专业,2005年设立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二级博士学科,2021年获批国家“双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建设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平台。获“全国包装工作先进集体”、“包装科教突出贡献单位”称号;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称号1人;获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70余项,获国家专利100余项,出版著10余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包装材料、包装防护与物联网技术、智能包装与设计模块化培养体系,突显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与包装行业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踏实肯干、具有国际视野、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培养的学生应掌握包装工程专业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涉及的核心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包装防护原理和技术、包装材料与包装制品的生产及印制工艺,具备包装系统分析、设计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及物流企业、科研机构、商检、质检、外贸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生产、质量检测、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预期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①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持绿色包装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坚守职业规范;

  ②具有在包装及物流企业、科研机构、商检、质检、外贸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生产、质量检测、管理和科学研究的专业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团队交流和协作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组织领导一个团队从事包装工程领域的项目开发、优化、评估,保证所涉及部门高效运行、协同创新;

  ④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⑤具有健强体魄和稳定心理素质,能够担负未来几十年的社会责任。

  三、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机械工程/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

  主要课程: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运输包装、包装机械、智能包装设计、包装CAD、食品包装技术、包装物流学、包装信息技术、包装测试技术、包装测试与实验、包装装潢设计、包装印刷、印刷工程导论。

  四、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近年来,本专业在队伍建中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坚决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引进与培养并重的集聚人才工作方略,加快推进“人才强系”战略,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学院与学校的支持下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获“全国包装工作先进集体”、“包装科教突出贡献单位”称号;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称号1人;

  五、专业建设成果

  本专业面对国家双创发展需要和国际包装行业发展大趋势,制定了“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专业方向、提升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新工科专业建设思路,全面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模式。依托省部级教研教改和质量工程项目,以包装产业新发展为导向,包装工业应用为背景,优化了教师队伍;构建了融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工程实践为一体的专业培养方案,深化了专业内涵建设。主要措施和成就如下:

  (1)坚持立德树人,优化培养方案

  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以新理念推进“新工科”建设,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以教育部新工科人才培养为目标,系统重构专业分类培养方案。基于包装工程专业标准体现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以“厚基础、跨学科、重实践”为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了分类分方向培养方案。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模式”;获省级教改项目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获2017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2022年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2)深化校企协同方式,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以新工科培养计划为指导,建设了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项目引领和校企协同等方式,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包装结构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企业包装设计大赛等项目竞赛,200余人次获奖、发表论文和申报专利。

  (3)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入职系列培训、出国访学、大型企业锻炼和政府挂职等措施,加强对中青年教师在立德树人、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培训。近3年来,先后引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优秀博士师资9名;建设了省级青年创新团队;培养了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名,陕西省教学名师1名,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1名。

  (4)开展务实高效的中德双学历教育,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在专业建设中不断开拓国际视野,追踪国际包装印刷行业发展前沿和发达国家包装工程类专业培养模式,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从共享培养计划、实验和软件等重要资源到互派留学生和教师,展开了广泛的双学历教育合作。两校共培养中德双学历学生276名、教师互访达到555人次,促进了专业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材内容更新以及专业培养计划的完善,提高了办学水平。

  六、就业情况

  本专业服务行业效果突出,国际交流合作特色鲜明。2006年在我国第一个开展“中德包装工程本科双学历教育”互派留学生计划。应届生就业率平均为94.7%,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急需的包装科技人才,为我国包装科技和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包装工程系培养方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