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2022年获批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2/10/12   董贵荣   点击:

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校集中阶段共获资助79项,其中我院获批基金6项,包括面上基金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直接经费共计342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聚焦基础、前沿、人才,注重创新团队和学科交叉,为全面培育我国源头创新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期间,我院克服疫情影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政策宣讲、经验交流、撰写辅导、项目评审等工作,严把申报质量关。整个申报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学院网格化组织,专家精心指导,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最终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下一步,我院将严格监督基金项目完成过程,挑选培育种子基金,为高水平基金项目的申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简介:

面上基金项目1

项目名称面向少样本及类别不平衡的工业品缺陷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已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但由于实际工业产品中缺陷形态多样、样本难收集、样本不平衡等问题,限制了深度学习技术在缺陷检测与分类中的应用。本项目主要围绕工业品表面缺陷检测与分类中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研究与应用。针对缺陷样本不易收集问题,研究基于正样本与深度分割模型的缺陷检测技术;针对缺陷样本少或不平衡的问题,研究基于深度生成模型的少样本图像增广方法;针对工业品缺陷分类的需求,重点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不平衡样本的缺陷识别方法。最后,将这些理论应用在印刷品、凹版滚筒表面的缺陷检测与分类领域,解决缺陷分类与真伪缺陷识别问题。研究制约视觉检测的关键核心问题,对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检测方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智能制造与装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陈亚军,1980年生,中共党员,教授。  

       

2002年保送研究生留校工作至今,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信息科学教师,系主任。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视觉检测专委会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人工智能分会常务委员,全国农业机械标标准化委员会电子分会委员,陕西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和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高级会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图像分析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研究及在工业、轻纺、印刷包装、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近几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3项。2021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包装行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省部级)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以第2完成人分别于2022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17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2016年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面上基金项目二:

项目名称:Mg-Al-Si合金中Mg2Si相的生长与分布调控及其强韧化机理研究

内容简介: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国防军工、装备制造和3C电子等领域,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Mg-A1-Si系镁合金是一种适用于150℃以内的低成本抗蠕变镁合金,但是,合金中粗大的汉字状共晶Mg2Si和鱼骨状初生Mg2Si割裂基体,使其强度和韧性降低。本项目从细化Mg2Si入手,拟通过外加纳米颗粒作为形核剂、借助高能超声振动和液-固挤压细化Mg2Si,改善Mg2Si的分布均匀性,并致密化基体组织,达到同步提高镁合金强度和韧性的目的。通过深入分析Mg2Si的形貌及尺寸变化,结合力学性能测试,揭示超声处理镁合金熔体中初生Mg2Si的形核与生长规律,阐明液固挤压混杂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制,确立微观结构的主动调控方法。

负责人基本情况:

刘健,1982年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年12月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2013年1月入职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任教至今,现任印刷工程系副主任。主要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形、3D打印与印刷电子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2013年获西安理工科技新星称号,2015年入选西安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面上基金项目三:

项目名称:基于双模波导共振光谱成像技术的钙钛矿薄膜生长过程原位监测

内容简介:

钙钛矿薄膜功能材料近几年来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和光探测器等光电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现有的各种表征方法都难以对薄膜生长的动态过程进行原位、实时监测。针对钙钛矿薄膜研究的这种现状和困境,本项目提出采用消逝场作为表面光探针,建立基于等离子体波导共振光谱成像技术的钙钛矿薄膜晶体生长过程的原位探测与表征方法,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激光器等光电器件的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分析手段。

项目负责人简介:

逯丹凤,1986年生,中共党员,副研究员


2012年博士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作,2019年来我校任教至今,一直从事集成光学传感和柔性电子传感等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一:

项目名称:高精密柔性印刷电子制备中薄膜的非线性振动及动力稳定性研究

内容简介:本项目系统研究高精密印刷电子制备中基材薄膜的非线性振动及动力稳定性,解决印刷电子薄膜传输不稳定而影响套印精度及生产效率的瓶颈问题,促使基础研究成果推动绿色环保的柔性印刷电子工艺技术走向高精度、批量化的生产及应用。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邵明月,女,1989年9月生,中共党员,讲师


2019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在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Transactions of the ASME和Journal of Low Frequency Noise Vibration & Active Control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和完成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 

青年基金项目二:

项目名称:纸塑铝包装废弃物水热液化过程铝塑分离及界面反应行为原位在线研究

内容简介

基于纸塑铝包装废弃物产量大,铝塑分离困难,传统回用方法存在工艺复杂、二次污染问题。 水热液化技术利用铝水产氢的原位加氢优势可将其升级转化为高品质生物油,但铝塑粘结及铝表面氧化膜制约铝水产氢速率的提高。项目建立原位在线分析新方法,阐明界面微观组织演变与铝塑脱粘扩展的内在关系,构建铝箔表面AlOOH生成及铝水产氢动力学模型,为提升纸塑铝废弃物水热液化原位加氢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王玉珍,女,1985年生,讲师


2014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进入我校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主要从事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 

青年基金项目三:

项目名称:聚烯烃阴离子交换膜内超支化阳离子团簇构筑及功能调控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作为氢能的高效利用方式,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启动快和比功率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绿色能源技术。阴离子交换膜作为碱性燃料电池的核心构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电池的输出性能。针对阴离子交换膜现存的离子电导率低及聚合物主链对功能基团降解机理的影响机制不明晰等关键问题,该项目结合高碱稳定的哌啶鎓阳离子和聚烯烃主链,开展结构优化的超支化阳离子团簇基聚烯烃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功能调控机制研究,为揭示聚烯烃分子结构及链结构调控—膜性能—器件稳定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规律。

项目负责人简介

张小娟,女,中共党员,讲师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博士,2021年4月加入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包装工程系。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研发及其在燃料电池、膜分离和智能包装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2项,参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6余项。现已在J. Power Sources、J. Membr. Sci.、Sep. Purif. Technol.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Macromol. Rapid Commun.封面文章1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