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成果  >  正文

学院新增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学校共有20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有我院3门课程,分别是黄颖为教授牵头的《包装工艺学》课程(课程团队:黄颖为、于江、周星、裴璐、陈静)获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马利娥副教授牵头的《印刷机原理与结构》课程(课程团队:马利娥、武吉梅、武秋敏、冷彩凤)获批线上一流课程、曹从军教授牵头的《印刷机虚拟装配与运行仿真》课程(课程团队:曹从军、侯和平、刘澎、刘琳琳、卫延斌)获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截止目前,我院共有4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武吉梅教授牵头的《印刷机原理与结构》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标志着我院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新成果。

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大力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对于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作为提升我院本科教学质量和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注重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完善过程考核评价、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以及线上教学平台,构建智慧教育教学新形态。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科学部署、统筹规划,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大建设力度,健全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发挥好一流课程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推动学院本科课程的内涵性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学院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介绍。

       

《包装工艺学》

黄颖为教授负责的《包装工艺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作为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努力,课程从有到强、从强到优。课程团队以“三全育人”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施课程改革,利用数字化资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能力为目标,实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课程包含在线教学视频32个,时长384分钟,课程资源库视频16个,线上自主学习占总学时47%,线下对重点、难点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实现“以学为主”的转变。课程于2021年在智慧树平台上线,也是国内本课程首个在线课程,历经两年运行,学生反映良好,兄弟院校同行高度认可,对同类院校具有示范作用。课程教材《包装工艺学》被列为国家规划教材,已连续编印5版,被全国多所高校包装工程及相关专业作为指定教材。

该课程先后获批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等各级教学奖励。该课程的建设对于包装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成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已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具有扎实专业基础、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科研水平的教研团队,为包装工程一流专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近五年来,课程负责人黄颖为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团队成员申报并获批各级教学科研奖励十余项,指导学生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三十余项。

 

         

 

《印刷机原理与结构》

马利娥副教授负责的《印刷机原理与结构》,被评为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该课程是1974年成立的国家第一个印刷工程本科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历经近50年的建设,包含了多代教师的心血,形成了内容完整、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课程具有首创性和引领性,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4年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21年被认定为省级线上一流课程。

线上课程资源涵盖了仿真动画150余个、关键部件动作视频120余个,通过案例深度讲授印刷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突出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智慧树在线开放资源平台,完成知识学习和兴趣探索;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紧密结合,课堂教学采用问题导向型、和小组学习型等教学方法,融入印刷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等前沿性、研究性、综合性课题,实现知识内容在广度与深度的延伸挖掘,提升学生对未来的主动思维意识。课程团队带领学生将学习成果应用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创项目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多功用助残助老智能轮椅”项目,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我校因此成为本次大赛陕西省获得国赛最高奖的四所高校之一。

 

 

           

《印刷机虚拟装配与运行仿真》

曹从军教授负责的课程“印刷机虚拟装配与运行仿真”被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由于印刷机是一款价格昂贵、内部结构复杂、精度要求极高、占地面积与空间较大的设备,一方面一般实验室难以购买,另一方面机构间装配精度要求很高,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才能进行拆装,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需要老师进行大量的讲解,教学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教学形式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很难让学生直观了解设备内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各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更难以实现对设备的拆卸,让学生了解设备之间的运动传递关系、动作协调关系和控制要求等。实验过程受到环保限制且实验耗材损耗大,使得实验教学的开展难以达到效果。

自2019年开始,以曹从军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通过构建印刷机虚拟装配和运行仿真实验平台,揭示印刷机内部的结构组成和各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进一步展示典型印刷设备的装配关系、工作原理和工艺要求。平台可在线人机互动,不限场地、不限时间、不限次数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可根据实验结果的反馈不断地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印刷专业核心知识的目的,进而提高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项目团队主持参与国家一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4项、国家级教改项目3项、省级精品课程3门,主持省级、校级教研项目10余项;主编和副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